www.xiangtan.com.cn 湘潭政协网欢迎您!

实 在 难 得——谢欣的山水画

发布时间:2014-11-12浏览次数: 来源:作者:

 

 邵大箴

 

读了谢欣先生的山水画作和有关他艺术经历的资料,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里不仅有为他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年代里受到种种委屈感到愤慨的激动,也有为他有深厚功力的作品赞叹的欣喜之情,还有对人生沧桑、世态炎凉的感喟。

谢欣出生于1924年,早年先后在南京艺术专科学校、中华艺术专科学校和中国美术院研修班学习绘画,受过良好的教育,曾师从高希舜、郑明虹、徐悲鸿、吕霞光、张安治、黄君璧等先生。加之,他有绘画天资,又勤于实践和积极参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活动,创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和许多同时代画家一样,他是从接受中西融合型的美术教育开始进入艺坛的,用画笔为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斗争服务,是时代赋予这一代人的神圣使命。他的早期绘画创作涉及面很广,以人物画为主,品种有宣传画、漫画、舞台美术等、对山水、花鸟画也很有兴趣。可以说是“歪打正着”吧,他在“反胡风运动”和“反右运动”中受到的冲击后,难以在其它与政治关系密切的绘画创作中发挥作用,他便把自己的精力主要用于他钟爱的山水画创作上,临摹、写生、创作齐头并进,努力把原来掌握的素描、速写和中国画的笔法墨法加以融合,写景抒情。在实践中,他对传统山水画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迈开的探索步伐也越来越大,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面貌,作品具有大家风范。

一个艺术家的创作要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面貌并不难,而要在独特中有风度、有格调,则很难。难的不在于对客观物象形的塑造,不在于形中传神,就山水画来说也不在于章法或笔墨,难的在于意境的营造,在于艺术家对社会、对人、对生活和对自然的认识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深度。读一读谢欣先生写的“创作断想”,就明白他之所以献身于山水画创作的动因,理解他执着追求的艺术理想。他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国破家亡的痛苦,目睹了山河破碎的惨状,今天山河重光,我怎能不为祖国山河挥毫泼墨呢?”他从事山水画创作是具有崇高的艺术使命感的。正是从这历史使命感出发,他确立了“在传承中求发展的观念,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沉积淀中去寻找那些富有活力并真正具有民族性格烙印的生命基印”。

联系谢欣的这些观点阅读他的山水画创作,不难看出这些作品都具有一种宏大、雄浑的气魄,都有一种中国文化生生不息、自强自立的精神。而这种气魄与精神,又是那样令人亲切、感人和具有艺术魅力,因为寄寓了他对祖国山水真挚而深切的感情。他的山水不从固有的程式和套路出发,而是写自己面临真山水的感受。他说:“我画山水画,首先是动情,然后是抒意,最后是绘形。情萌发意,意趣横生;意主宰形,形神兼备;浑然一体,心灵升华。”在画中追求情、意、形、神、趣,把自身心灵的升华诉诸于画面,以达到感动他人的目的,谢欣的创作体会与传统山水画的理论一脉相承,也与我们今天强调艺术创作要有独创性和要有个性面貌的观点相一致。谢欣重视师造化,除了平时他不断在湖南各地写生外,1982-1984年间偕夫人足迹纵横五万里,遍访名山大川,不仅开阔了艺术视野,也从从中获得许多新鲜感受,对他尔后的山水画境界的提升无疑起到重要作用。

谢欣集中精力画山水是在文革后的七十年代,而成熟期则始于80年代后期他到全国各地旅游之后。这时,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体会和艺术实践经验,对人生与艺术的思考进入新的阶段。他已从“技”的层面上升到“道”的高度去认识艺术创作。他在解释什么是中国画时,既指出书法和写形的重要,更重视文、史、哲的作用,意在强调中国画的精神性。谢欣笔下的山水,有表现了客观物象的形和结构,有情趣横生的笔墨,透露出他深厚的写形功力和书法功底,有别出心裁的构图和章法。他善于在黑白、虚实、浓淡、色与墨的交融中,营造出既有刚健气质,又有生动气韵的画面。他并不一味追求语言的尽善尽美,不特别讲究笔精墨妙,他更在乎表达自然界的生命和山水内在的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他写胸中丘壑,吐露心中的真情,也自然流露出他的智慧和修养,形成他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面貌。

谢欣年近九旬,他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忍辱负重默默耕耘数十年。他的山水画如同他的为人一样,品格质朴、纯净,有文化内涵,有精神气质。这种富有人文精神和内在时代气息的山水画,在当今浮躁的画坛,实在难得,实在难得!(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