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iangtan.com.cn 湘潭政协网欢迎您!

主动推动企校合作 为湘潭社会发展给力

发布时间:2014-11-18浏览次数: 来源:作者:周游

   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今世界一体化的竞争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研发、传播和应用,科技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形式,在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通过依附于产品所带来的附加值,而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竞争,正集中地体现 在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研发能力的竞争。
   高校作为科技研发、创新和应用的重要载体,其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功能日益凸显。企校合作是促进企校双方良性互动、实现彼此双赢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在校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对各类实用型人才需求的有效手段;更是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社会资源和国民财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显然,推动企校合作对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从我市高等学校的发展情况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高等学校在调整优化中,其质和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目前我市不仅聚集了湘大、科大、工程学院等各类大中专院校17所。而且,随着今年科大成功升格为一类本科院校,在省府之外的地级市同时拥有二所以上一类本科院校的,这在我省乃至全国都是不多见的。
   我市高校的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可谓门类齐全。拿湘大和科大二所综合性大学来说,其学科设置便基本覆盖了从理论研究到实际运用的各大门类。如湘大便设有 20 个学院或教学部,78个本科专业,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0多个硕士学位或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0多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加上我市其它高等院校在学科设置上的有效补充,形成了我市较完善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其科技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方面也是较强的。仍旧以湘大为例,她便拥有2 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级“十一五”重点学科;有国家、省部各类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48个,同样也具备了较强的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显然,我市所拥有的独特高校资源以及内涵其中的科技创新能力,无疑是推动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所在。
   近年来,尽管市委、市政府在加强企校合作上,作过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引领。但从总体上看,企校合作方面仍存在诸多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企校合作的行政管理体制尚未建立,整体服务功能不强,缺乏政策引导和支撑。在管理行政体制上,被人为的分为经济、科技、教育三大板块,缺少统一的整体协调部门。在企校合作上,至今尚未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导致本地企业与高校近在咫尺却很少互动;高校的科研与企业的生产严重脱节。也形成了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不足和相对过剩并存的尴尬局面。
   二是企校合作的市场化运作的中介机构还没有形成,高校的知识和技术的扩散与应用的桥梁没有搭建,企校之间未能建立有效的联系网络和平台,知识和技术的扩散渠道不畅通。高校因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而大量科技成果是养在深闺无人问;企业也因不知高校有什么科研成果或者可以开发什么科研成果,虽然对科技有迫切需求却问师无门。据调查:近年来湘大每年签定的30多项科研成果转化合同中,合作方大多数都是我市以外的企、事业单位。而本地的企业大都舍近求远,到外地高校寻求科技成果。
   三是在企校合作的运行机制上,高校与企业之间也未形成相互支援、相互依存、取长补短、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产、经、学、研之间缺乏密切合作。  
   四是因缺乏政府主导的企校合作存在层次较低、广度不够。产学合作以松散型、短期型合作居多,紧密型、长期型合作不多;合作主体主要是部分重点国有骨干企业,但深度、广度不夠。而众多研发能力相对薄弱、极需用科技武装的私营中小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仍处于不知路在何方。
正是在企校合作上存在上述不足,致使高校科技综合资源相对丰富、科技人才集聚的我市,独特的高校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科技红利不能转化为现实的国民收入。
   随着我市高新工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园区,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我市社会更快、更快发展,也出台了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加快产业发展的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在为外部资本的引入打造着好的社会发展平台的同时,能否更有效地利用其独特的高等教育资源,去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竞争力,便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同时,要真正把湘潭打造成湖南社会发展的领跑者、实现其率先发展,也需要有效利用科技的力量,才能获得持续而可靠的动力。无疑,推动企校全面合作才是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在推动企校合作上,我提如下建议:
   一是要建立有利于推动企校合作的管理体制和政策环境。要尽快制定和出台鼓励、激励企校合作的相关政策。建议成立由市政府直管、能全面管理和协调经济、科技、教育三大板块以及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机构,去主导和推动企校合作。以确保企校合作的有序而合法地推进,并保持其常态化和持续性。
   二是要建立有利于推动企校合作的公共信息平台。为推动本地区的企校合作,建议建立由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的公共信息平台,及时发布企业和高校在企校合作的相关情况;企校合作的相关政策、服务信息和保障措施;企业科技和人才资源需求信息;高校最新科研成果;高校和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生产、经营、管理问题等。以便合作的供需双方能及时、有效、可靠地获得相应的资源和合作者。
   三是要推动企校之间建立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建议由政府主管部门主导,在对彼此有需求、能形成优势互补的企校之间主动牵线搭桥,开展沟通和协调,通过整合各自资本、资源,促使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
   一方面充分利用本地高校的科技资源和创新优势,积极推动大专院校与企业共建重点实验室、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办经济实体等举措,提高高校研究成果产业化的转化率。
   另一方面推动高校科研产业市场化,即改变单一由高校自主申报课题,政府财政给予支持的科研模式。鼓励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选题,向高校招标采购科研成果。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取长补短、有效对接与合作,以降低企业科研成本和风险,促使高校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减少政府财政对科研的投入,形成社企校多赢局面。
   再者要通过企校合作,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即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培训人才的有利条件,让高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各类实用型、创新型急需人才,着力解决人才难求问题;充分利用企业有利的实践平台,积极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建设教学实习基地,在校企的合作中,实现课堂教育环境与工作环境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及时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习中得到验证和巩固;使学生能够把实习的内容和以后工作需要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四是要充分利用好市场,鼓励、激励民间资源全面参与企校合作。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为依托的企校合作关系,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企校合作中介服务体系。为企校合作搭建联系网络和平台;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和技术的扩散提供相应的渠道;让民间资源积极主动地在高校与企业合作中充当操作者、提供全程服务。


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答复:

尊敬的周游委员:
   您提出的《主动推动企校合作为湘潭社会发展给力》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工业经济发展工作的支持!您对我市产学研情况非常熟悉,提出的建议也十分中肯。收到的提案后,我委十分重视,组织专人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您提案中的相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在建立有利于推动企校合作的管理体制和政策环境方面,我市经济、科技、高校的相关部门,历年来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且开展了大量的有效的工作,2009年,中共湘潭市委湘潭市人民政府以潭市发〔2009〕7号《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中共湘潭市委办公室、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潭办发〔2009〕39号《湘潭市促进产学研结合行动方案(2009~2012年)》,在产学研结合的重点支持领域、加大对产学研结合的投入、加快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产学研结合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制定了很多优惠和支持政策。建立湘潭市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领导机制,由市委、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市科技局、财政局、发改委、经委、教育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信息化办、商务局、国资委、地税局、国税局等单位共同参与,协调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资源合理聚集,运行机制较为完善,合作形式灵活多样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综合有关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措施,将落实任务分解到相关单位,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部门考核的范围,加强督促检查,使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在建立有利于推动企校合作的公共信息平台方面,目前,我市已建立了一些由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的公共信息平台,如湘潭企业网,湘潭中小企业网,湘潭网上技术市场,湘潭科技信息港等,今年又建立了湘潭先进矿山装备制造服务平台,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高校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的专家都进入了专家库,设立了行业技术、资源共享、项目库、会员供求等校企共享等栏目。
   三、在推动企校之间建立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上,去年由政府主导,组建了湘潭先进矿山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是以湘电重装牵头,联合中冶京诚、平安电气、牵引机车等企业,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高校以及相关科研机构,围绕我市矿山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组建市级先进矿山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开展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共同承接国家和省重大研发课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在全市工业企业中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工业指导员工作模式,在全市二十家工业企业中,特别是矿山装备企业中试运行工业指导员模式,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遴选了二十名专业学养深厚,与企业交流合作密切的专家教授,深入企业指导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与新产品开发工作。这一模式为省内首创。配合与西安交大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收集了全市矿山装备企业技术需求50余项,为大学指导我市企业创新工作提供了合作渠道和途径。
四、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为依托的企校合作关系,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企校合作中介服务体系方面,去年湖南湘潭大学生科技创业园有限公司获批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自机构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技术交易、技术对接、技术转移及推广工作,先后为139家企业进行了服务,培训经纪人近万人次,推广成果450多项。
   为配合湖南省企业科技特派专家行动计划的实施,对我市企业与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在近80个产学研合作项目中,推荐申报省企业科技特派员项目11个。全年全市企业与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共61项,有效地利用好了全市的科教资源优势,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企业科技指导员机制体制。为解决企业的技术瓶颈和持续发展中遇到的有关困难,促进湘潭先进矿山装备制造企业快速有序的发展。启动了企业科技指导员工作。制定了《湘潭市矿山装备制造企业科技指导员实施工作方案》,采取“分批启动、重点带动、稳步推进”的方法,5年内组织100名科技人员,深入到湘潭市矿山装备制造企业中,进行技术难题攻关、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科技信息支持等服务活动目前已有12名企业科技指导员深入企业开展工作,指导企业科技创新。
   诚如您所说,我市具有丰富的、独特的高校资源和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但企校合作还有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今年我们将在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组织企业大学行,企业把需要解决的课题带到院校,与湘大、科大开展面对面的沟通,争取合作共赢。二是加强技术交流。组织矿山装备、新能源、钢材深加工产业的技术沙龙,邀请企业的高层技术人员和高校的专家教授参加,针对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讨论研究。三是加强信息互通。建立完善企业、高校的科技信息联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等方面信息资源共享。
   最后,对您提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并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